随着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图像的数字处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数码相机也成为了图像数字化的首选工具。不但原来以传统相机为主业的公司(如Canon、Kodak和Nikon等)推出数码相机产品,信息产业中的许多输入输出设备制造商(如HP、Epson和Philips等)也不失时机地进入了这一领域。目前生产数码相机的公司不下数十家,各家都有不同型号与规格的多款数码相机进入市场。面对这么多品牌各异、功能有别、价格不同的相机,用户很容易变得无所适从,要想从这许多种产品中选出既满足需要,又简单易用而且价格还让人能够接受的型号,并非易事。我们打算对市场上所见各类数码相机进行一番较为详细地审视,最后,我们将为读者评选一款优秀的相机。
选购标准
购买数码相机与购买其他任何用品一样,首先要问问自己需要什么功能,各种产品的性能如何,哪些产品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其次是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如何;最后当然还得考虑产品是否简单易用。
◆图像质量与分辨率
数码相机使用光敏元件将图像中的光学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目前光敏元件有两种: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电荷耦合)元件;另一种是新兴的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数码相机的分辨率是指相机中光敏元件的数目。在相同分辨率下,CMOS比CCD便宜,但是CMOS光敏器件产生的图像质量要低一些。为在有限的存储空间内保存更多的图像,许多相机都采用了特殊算法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处理之后再加以存储,而压缩得越多,图像质量的损失就越大。因此必须进行综合考虑。
对图像质量的要求,我们应该与图像的使用目的结合起来考虑。对于商业用户来说,如进行摄影服务的影楼,公司的商业演示,或者是Web图像,百万像素级的相机已可满足要求。对于业余摄影爱好者,具有VGA级的分辨率(640×480)的数码相机也能很好地服务于个人影集、Email附件等等目的。因而在选择时应该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确定出最合适的图像质量要求。
◆ 内存与存储方式
在数码相机中有三种存储数字影像的方式:内置的内存、使用各种类型的可移动存储卡(包括PC卡和其他格式的微型卡,如Compact
Flash卡或是SmartMedia卡)以及使用标准3.5英寸软盘。对于某种相机,使用不止一种方式,如既有内存又提供可插入可移动存储卡的插槽。虽然PC卡不仅仅用于数码相机,但却是大多数数码相机存储能力的最方便的扩充手段。
内置内存的容量当然越大越好,除了内置的内存之外,如果还有插入存储卡的扩展插槽就更好。使用可移动存储卡,不管使用的是全尺寸的PC卡还是微型卡,都可以很方便地扩展相机的图像存储能力,在将相机中的照片下载到计算机之前可以拍摄更多的图像,这正如使用传统胶卷相机时多带几卷胶卷一样。使用可移动存储卡对于笔记本计算机用户来说尤为适合,这使得下载图像非常方便。使用普通的3.5英寸软盘作为存储介质很方便,但由于软盘的容量较小,则其数据压缩比较大,这样在相同的分辨率下,便会损失一定的图像质量。
◆电池及消耗
电池是在选择数码相机时容易忽略的问题,实际上这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带有LCD显示屏及内置闪光灯的机型,电池消耗就更多。在数码相机的运作过程中,电池消耗构成了相机长期运行过程中的主要花费,因而不能不考虑使用的电池种类以及电量的消耗,电池的型号是否容易获得也要加以考虑。使用充电的电池,也可降低长期使用的费用。在向计算机传送照片时,如果能够使用交流电源,则可使同样的电池拍出更多的照片。所以在价格与功能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应该选购带交流电源适配器的机型。
◆图像输出接口
串行口是目前几乎所有数码相机都提供的数据输出接口,而购买的相机中通常都带有用于这种接口的电缆(有用于PC机平台的电缆以及用于Mac机平台的电缆)。另外有的相机提供了IrDA红外线接口,有了这种接口就不需要数据电缆了。有的相机还提供更为先进的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Windows
98支持这种接口标准),这样就可以享受到快速下载图像与相机的即插即用的乐趣。对于使用扩充卡的相机来说,如果向台式机下载数据,则需要有特殊的读出器,而具有PCMCIA卡插槽的笔记本机,则可将这种扩充卡直接插入。除以上向计算机输出形式外,许多相机提供TV接口(NTSC制式的较多,PAL制式的也有),可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在电视上观看照片。
◆ 闪光灯、镜头和取景器
数码相机如果没有内置闪光灯,那么在拍摄室内对象时效果可能不好。镜头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部件,分为固定聚焦(拍摄时不用对焦)、自动聚焦和手动聚焦之分。固定聚焦镜头使用方便,但适用的拍摄对象受到限制;手动聚焦使用复杂,但却可以由用户来调节聚焦过程,这受到专业用户的青睐;自动聚焦使用得当可保证图像清晰,但缺乏某些灵活性。有的相机手动与自动聚焦并存,这当然增加了额外的灵活性。LCD显示屏可用来取景与浏览照片,进行选择性删除,为数码相机提供了更多的传统相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北京 杜国梁)
本文出自:《电脑报》1999年2月22日第0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