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恒毅,《中文之星2.0》主要开发者,原新天地软件公司总经理。1996年3月离开新天地到微软公司北京代表处即后来的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任技术协作部部门经理。1998年11月初离开微软,准备在软件行业寻求新的机会。
(一)当廖恒毅在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办好最后一道离职手续时,已是1998年的隆冬季节。寒风刺骨。他一头钻进那辆陪伴他多年的小汽车。没有回头。
两年多前,廖恒毅进入微软时就没有打算长期呆在那里。他辞去新天地软件公司总经理职务,以《中文之星2.0版》开发者的身份加入微软,曾引起IT同行不小的震动。因为那时新天地已经名气不小,且被认为是国产软件的“顶梁柱”。人们以为“叛逃”的廖恒毅会到微软的某个技术开发部门管开发,谁知他干的却是管理。面对当时人们的种种议论,廖恒毅曾经公开说过,他是到微软去学习的,最多呆上两三年。
三年时间不到,廖恒毅果真离开了微软。据说他的离职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领导层的更替有关。
(二)廖恒毅到底在微软学到了什么东西?他的离开,真的是主动离开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专程采访了廖恒毅先生。
◇记者(以下简称记):听说你正在筹办一家软件公司,还顺利吧?
◆廖恒毅(以下简称廖):还算顺利。在软件行业里摸爬滚打了这么些年,觉得各方面的能力强多了。现在从头开始搞一家软件公司,比较容易找到感觉。
◇记:是不是自己当家作主的感觉更好一些?
◆廖:所谓的当家作主实际上就是自己去抗最大的压力。大公司有大公司的活法,小公司有小公司的活法,个人也有个人的生存方式。在新天地做总经理,我签字,别人用钱;在微软做部门经理,也是我签字,别人用钱——一样的行为,却有不同的感觉。现在呢,只有一种感觉,有多大的希望就有多大的压力。
◇记:微软与新天地有哪些不同?
◆廖:我离开新天地的时候,新天地在管理方面更像一支“游击队”。这当然是因为我缺乏经验,而且很难有时间去考虑管理方面的问题。微软作为世界软件业的巨头,它的整个开发、市场和销售体系非常健全。它更像一支“正规军”。
“游击队”与“正规军”有什么不同?一群喜欢编程序的哥们,在共同兴趣的招引下,很容易就可以拿出一个软件,很容易就可以打开一片新天地。但找了一点钱,有了点规模后,吵架、撂摊、跳槽、散伙的事儿就来了,原因在哪里?哥们义气组成的队伍,维系大家关系的往往是激情,促使公司成长的往往也是激情。
但激情是不可靠的,是不能持久的。就像男女间谈恋爱,可以谈三年、五年,日子久了,就有点靠不住。所以,最后就要结婚。
婚姻是受法律保护的,更为牢固些。
“正规军”往往有明确的方向与目标——总经理有总经理的目标,员工有员工的目标。大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关系很简单,不用顾忌太多人情世故,干事的效率就高。
◇记:你在微软作部门经理,部门经理有多大权利?
◆廖:有多大的目标,就有多大的权利。比如说,我任技术协作部经理,尽可能让国内的软件公司用微软的开发工具,开发出来的东西尽可能支持微软的操作系统,这就是我的目标。有了目标,我可以自己定计划,自己定预算,自己定工作方式。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最大的权利?
◇记:总经理怎么考核部门经理的工作?
◆廖:每年,各个部门都要提供自己的年度工作计划。计划保守了,总经理要找你谈话。你必须按照公司的大目标制订部门工作计划。总经理认可后,原则上就不再插手你的工作。在你的目标范围内,你可以全权决定。所以,即使微软的一般员工,在外面也给人一种权利很大的感觉。其实,决定和否决那件事,原本就是他的工作。这也是微软最吸引人的地方。
希望微软在这一点上不要变。
◇记:微软的员工经常加班吗?加班有没有加班工资?
◆廖:所谓加班的概念是和工作时间联系在一起的。在微软,时间不重要,任务才重要。当天的任务没完成,你当然不应该正点下班。在微软,大家的上班时间大抵相同,下班时间就没个准。碰上重大活动,有人通宵都在干。这里面没有什么崇高精神。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完成任务,保住饭碗。据我所知,微软没有“加班工资”一说。
◇记:有一种说法,说杜家滨(原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走后,你被新上司连降两级,不得已离开微软。有这回事吗?
◆廖:有些事情不好说清楚。不说也罢。当年我离开新天地去微软的时候,有人说我放着总经理、民族英雄不作,要去当部门经理、洋伙计,肯定是在新天地干不下去了,被排挤了,被微软“收买”了,丧失民族气节了。现在,我重新出来闯天下,又说我被弄了,坐冷板凳了,失意了。唉……
还在我刚到微软一年多的时候,我就向家滨提过离开的事。家滨说我在微软还只学到“本科水平”,微软还有很多东西,我还没有学到手,他希望我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我认为他的意见很对,所以呆下来了。我想家滨属于那种给我影响很大的人。
目前,整个国内软件市场的发展前景实在是很诱人。机会很多,市场也越来越大。我不希望错过机会。
◇记:如果在微软得到晋升,你会离开微软吗?
◆廖:我不大可能得到晋升。好多事情是我早就决定的。微软不是我的家。我比较习惯于作很长时间的发展计划。离开微软是早晚的事。
◇记:这么说,离开微软,你毫不后悔。
◆廖:我为什么要后悔呢。离开新天地去微软,我不后悔;离开微软,自己创业,我也不后悔。
(三)1999年1月23日。记者应邀参观廖恒毅正在筹备的新公司。
进入廖的新公司,要经过三道关口。那天,我们坐着廖的汽车过第一道大门的时候,几位责任心很强的保安远远就打开了栏杆。看得出来,廖已是这里的熟脸。新公司约有200平方米的面积,一间最大的房子作开发室,开发室里面藏着一间会议室,廖说,主要供员工们讨论问题用。开发室外面是长方形的接待室,装修比较大众化,记者断定没有微软的好。但打开新公司开发室的窗户,可以看到如茵的草地;偶尔还能听到几声动听的鸟叫。
廖恒毅对这里的环境倒是挺满意。开发嘛,最需要的是安静。
廖的新公司还没有名字,记者在门上看到有“加加软件”字样,廖否认那是公司未来的名字。
不管新公司未来叫什么名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廖的新公司不能叫微软,而他本人,也不再是微软的人了。
廖恒毅说他将充分利用现在的机会和个人的能力,将新公司发展壮大。廖说,市场是分层次的,在开发任何一个软件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谁将为这个软件掏钱。软件的主要功能是要最大程度地满足你的主要客户的需求。廖透露说,他们正在开发一种软件,现在已经规划到第四版(这招,肯定是从微软那里学到的)。
记者问廖恒毅现在缺不缺钱,他回答说,“钱不是主要问题”。他说,他的新公司将是一家股份制公司,有风险资金愿意加入,每个员工在公司里面都有股份。“公司是大家的,干起来才有劲”;新公司将把财务交给专业的会计事务所管理,“这样,投资者更放心”;廖也不打算自己卖产品,“将委托几家软件专卖机构做销售,我们只做Market(市场),Sales(销售)让专业公司去做”。廖恒毅说现在公司已经看好两个较成熟的产品,等春节后公司注册下来,就正式开始运作。
(四)廖恒毅从微软学成归来。
1999年3月,或者4月,中关村有一家新公司要开张。(本报记者
廖天华 黎和生)
本文出自:《电脑报》1999年02月8日第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