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碟缺陷判别与修补

Author: 成都 江伟铿 Date: 1996-03-08

        
        一、常见的光碟读故障现象
        ●1.完全不能识别:
        (1)光驱读软件时,无法列出目录。这种光碟有可能是:
        A.制作光碟时文件头损坏或有误,这时应找销售者退换。有时一批光碟都读不出(廉价光碟常见,如有一批“杀人月”2号碟即如此,换不如退。
        B.引导文件有镀膜缺陷,找销售者换一张就有可能读出。
        (2)光驱读VCD(用MPEG软回放)不能运行:
        A.VCD格式与回放软件不适配,可改用其它软回放格式试试。
        B.部分光驱对光碟的质量要求较高,否则无法识别,但在别的光驱中可以运行。这种情况下,要么不要该光碟,要么就要换一个能“吃粗粮的”光驱了。
        C.表面不平或不慎硬划伤。
        ●2.运行或播放中断:
        (1)表面脏污、靡损或不太严重的擦伤。只要不是很脏或磨损不很严重都不会出现中断。
        (2)光碟镀膜缺陷,当激光扫到缺陷点时,没有反射回来而使信号中止。
        
        二、光碟镀膜缺陷或损伤
        正常的光碟有正反两个表面,我们把被激光扫射而检出信号的一面称为正面,有镀铝反射膜并印了文字的另一面称为背面。正面的片基上压制了许多凹凸不平的信息点阵,激光射向它时检出信号,由于背面镀有镜面反射膜,信号就被反射回来得以接收,光碟就正常运行。如果制作不当,如碟面处理不够洁净或由于镀膜工艺中的缺陷,会使膜面产生“气泡”或“针眼”等缺陷,这种光碟在激光射到这些缺陷时,就发生透射而不反射回信号,于是中止运行或死机。
        光碟的正面常常涂有一层稍存的透明保护膜,人们往往注意它是否擦伤,而背面则仅仅涂上很薄的有色或无色涂层,或是只是印上文字(这在廉价光碟中比较常见),由于背面镀膜层的防护较弱,人们又往往注意不够,导致镀膜层的人为损伤,因此比正面划伤带来的问题更严重。
        
        三、光碟的挑选和维护
        针对上述原因,购买光碟时不应当仅仅注意光碟正面是否洁净,还应对着较强的光源,从正面向背面仔细观察碟面有无透光点,也就是镀膜层的缺陷,应选无透光点的光碟,否则还是不要买的好。
        对于已购的光碟应保护好光碟的背面,勿使擦伤或划伤,如有可能可预先复膜保护或增涂涂层。不过如采用粘贴自粘性薄膜时,以后不应再撕下,以免局部粘脱镀膜。这些方法原则上都不推荐,只有对个别光碟因表面处理不干净,保存时间较长且保存条件不好时,才考虑预选适当加保护层。此外还要注意放置时不要受压和受热导致变形等等。
        
        四、镀膜层缺陷的修补
        经试验,对于镀膜层有极少数透光孔的光碟修补后,可以正常放送。修补时,首先用放大镜对着较强的光源找出透光点来,然后采用“银镜反应”在这些点上补上反射层。“银镜反应”是用销酸银和氨水反应生成的银氨溶液与醛类(甲醛、乙醛、葡萄糖等)稀溶液反应生成镜面。注意这里仅用来补点,而不是大面积修补,这个反应和配比在高中课本中,是一个经典的实验。在操作中应注意先用无水酒精仔细清洁透光点及其周围,然后操作补点;使用的药品和配制溶液的蒸馏水中应不含有氯离子。
        目前市面上已有用这一方法有偿修补光碟,大约15元/张,效果是明显的,有类似缺陷的CD和LD也可这样修补。有条件有兴趣的发烧友在十分细心的情况下也可以作,不过应当先在废碟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