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主板常用维修方法

Author: Date: 1996-04-26

        ■1.拔插法:PC机系统产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主板自身故障或I/O总线上的各种插卡故障均可导致系统运行不正常。采用拔插维修法是确定故障在主板或I/O设备的简捷方法。该方法就是将插件板逐块拔出,每拔出一块板就开机观察机器运行状态,一旦拔出某块后主板运行正常,那么故障原因就是该插件板故障或相应I/O总线插槽及负载电路故障。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后系统启动仍不正常,则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例如,某台GW286BH机加电后,电源指示灯亮但系统死机并呈黑屏状态,采用拔插法逐块拔下除CEGA显示卡外其它各种插卡,系统运行仍不正常,于是又拔下CEGA显示控制卡,系统启动正常(从主机前面的状态指示灯观察),说明故障原因与该CEGA显示卡有关。用万用表测量该卡电源对地之间阻值发现电源与地之间呈短路状态,进一步查知是由于抑制尖脉冲的一个小瓷片电容短路而引起。剪掉该电容后将显示卡重新装上,系统运行恢复正常。
        ■2.交换法:将同型号插件板,总线方式一致、功能相同的插件板或同型号芯片相互交换,根据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判断故障所在。此法多用于易拔插的维修环境,例如内存自检出错,可交换相同的内存芯片或内存条来判断故障部位,无故障芯片之间进行交换,故障现象依旧,若交换后故障现象变化,则说明交换的芯片中有一块是坏的,可进一步通过逐块交换而确定部位。
        ■3.先简单后复杂并结合组成原理的判断法: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主板上的控制逻辑集成度越来越高,其逻辑正确性越来越难以通过测量来判断。可采用先判断逻辑关系简单的芯片(如74系列逻辑芯片)及阻容元件,后将故障集中在逻辑关系难以判断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此法用于电路集成度较高而无图纸等技术资料,但了解硬件组成原理及芯片功能的场合。例如:软、硬盘读写均不正常,可先查集成DMA控制功能芯片(如82C206)的外围有关控制、驱动电路,若82C206外围电路均正常,则故障很可能出在82C206芯片本身。
        ■4.软件诊断法:随着各种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焊接工艺越来越复杂,同时,随机硬件技术资料较缺乏,仅靠硬件维修手段往往很难找出故障所在。而通过随机诊断程序、专用维修诊断卡及根据各种技术参数(如接口地址),自编专用诊断程序来辅助硬件维修则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程序测试法的原理就是用软件发送数据、命令,通过读线路状态及某个芯片(如寄存器)状态来识别故障部位。此法往往用于检查各种接口电路故障及具有地址参数的各种电路。但此法应用的前提是CPU及基本总线运行正常,能够运行有关诊断软件,能够运行安装于I/O总线插槽上的诊断卡等。编写的诊断程序要严格、全面、有针对性,能够让某些关键部位出现有规律的信号,能够对偶发故障进行反复测试及能显示记录出错情况。例如:某台IBM 486/50e微机联机打印不正常,可向其打印数据口(378H),控制口(37AH)发有特征的数据如“00”、“FF”等,并读回与正常应显示的值相比较,若哪位不符就是相应位出错,从数据口读回的数据应与发送的数据一致。又如:某故障机在运行较大软件时易随机性死机,则故障原因很可能与高端内存及其读写控制有关(因为系统能启动且运行较小软件无此现象),此时可反复向高端内存单元读写数据,找出数据线、地址线出错规律。数据线出错往往造成读出的内容与写入的不一致,而地址线出错则导致逻辑上欲写入的单元与实际写入的单元不一致。软件诊断法要求具备熟练编程技巧、熟悉各种诊断程序与诊断工具(如debug、DM等)、掌握各种地址参数(如各种I/O地址)以及电路组成原理等,尤其掌握各种接口单元正常状态的各种诊断参考值是有效运用软件诊断法的前提基础。
        ■5.动态、静态测量分析法(原理分析法)
        (1)静态测量法:让主板暂停在某一特定状态下,由电路逻辑原理或芯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万用表或逻辑笔测量相关点电平来分析判断故障原因。此法较适宜具备电路图纸及有关硬件技术手册,且逻辑关系比较简明的分立型元件应用较多的主板维修。
        (2)动态测量分析法:编制专用诊断程序或人为设置工作条件,在机器运行过程中用示波器测量观察有关组件的波形,并与正常的波形进行比较,判断故障部位。此法在具有详尽电路工作点参考波形或有多台同型号机器条件下较适用。
        随着主板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大规模集成电路焊接复杂度的提高及系统板价格的降低,使主板的可维修性越来越低。但掌握全面的维修技术对迅速判断主板故障及维修其他电路板(如显示卡)仍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