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多媒体制作声音的体会

Author: 广东 鼓伟敏 Date: 1996-04-19

        在播音室里,文件格式包括声道形式,采样频率和波形样本文件的大小。声道分:单声道、双声道,双声道播出的声音效果比单声道的丰富,有立体声的感觉。采样频率有:11KHz、22KHz、44KHz。其中11KHz是语音录制状态;22KHz为磁带音质录制状态;44KHz是CD样本录制状态。波形样本文件大小有8位和16位两种,16位波形数据的音质可与CD高音质相比。下面就声音制作过程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语音录制。建一新文件后,在工具盒中敲击录音按钮,在跳出“新录制”对话窗口上进行:1.混音设置:激活话筒,把其音量升到相对较高位置,把总控主音量降到较低的量值。波形音量也不必调得太高,这样可提高录音质量,否则将把话筒、音箱的噪声放大、录入,影响了录音质量。2.文件格式设置:一般情况,语音选单声道、频率11KHz、样本大小8位。3.指定文件名后按开始键就可进入语音录制状态。
        二、乐曲采样。激活CD全奏,MIDI合奏,WAVE合奏,通过WAVE合奏上的录制功能来实现乐典采样。在WAVE合奏界面上进行:1.文件格式设置,一般情况下为双声道、22KHz频率、样本大小16位。若选11KHz、8位乐典播出效果较差。当然频率选44KHz就更好,不过其容量将占较大空间。2.进入录制状态,确定文件名后按开始键进入录制状态。3.播放选好的CD或MIDI曲子,事前在CD或MIDI合奏界面上选好要被录的典子,被录的曲子播出音量应较大,这样不至于被采样后轻缓音调过低,影响效果。
        三、声音加工处理。语音录制和乐曲采样完成后,应作相应的修饰。如语音录制一般选单声道,给人的感觉较为单薄,那么下拉菜单上选增加回声,选择回声量值及回应时间。经过处理后,语音听起来象是在大自然里讲话,有种空阔感;但若回应时间过长则造成“重音”。而乐曲采样后,要根据图像及文字解说进行取舍。对于剪切,得注意曲子的衔接问题,若衔接得不好,听起来给人以突然、不流畅的感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剪切之前应耐心多听几遍曲子。时常一首曲子有几次重复的曲段,可做相应的剪切;还有当曲子有渐落时也可把此作为剪切点,也可在一段曲子完后用渐出功能来逐渐降低音量形成剪切点。若要衔接的两段曲子相似,则可在前段曲子的尾部用渐出功能使声音由强渐弱,而后段曲子的前部用渐入功能使声音由弱渐强衔接后,曲子的衔接区听起来较为自然。
        处理过的语音和乐曲,有时解说词得配上乐曲,这须通过“粘贴混音”来实现。选取要混合的语音文件作为原文件,要混合的乐曲文件作为目标文件,在目标文件上选择混音区间,作为背景乐曲应适当降低音量,然后击“粘贴混音”项,在完成此过程时应注意:原文件和目标文件和格式应同位、同频,否则得不到所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