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上的在线女性

Author: 张明伟 译 Date: 1996-04-05

        我们的后代将体会不到没有Internet的日子。
        今天,Internet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加拿大,只要你不经意地摁响收音机、打开电视或翻开一张报纸,你都无法躲避Internet的“侵入”。在名片或个人简历中注明Email地址或WWW的URL已是寻常之事,而在几年前这还是新鲜事儿。我们仿佛是一个新世界的先驱,我们的任务就是寻找家园,使这个世界,这个“在线世界”成为一个安全和幸福的地方,福泽后世之人。
        这对我们这些在线女性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为我们的女儿、孙女儿、曾孙女儿创建一个安全、幸福的“在线世界”。现在,Internet上诞生了一个名叫“WEBGIRLS”的组织,其目的就是为妇女提供网络交流、创造就业和商业机会、帮助联合救援、开设辅导和实习课程、鼓励信息和经验交流等。类似的组织还有许多,但WEBGIRLS与众不同之处是它是纯粹为女性服务的。
        WEBGIRLS最初是由一位名叫Aliza Sherman的妇女在纽约创立的。首届WEBGIRLS会议只有6名妇女参加,而如今,仅纽约分部就拥有了300多名成员。当时,Aliza以其敏锐的眼光感知到“在线妇女”的潜能,并坚信WEBGIRLS不应囿于纽约市,而要走向世界。于是,她在她的Web页上登了一则广告,呼吁各地在线妇女设立当地的WEBGIRLS。首先响应的有美国的西雅图、华盛顿特区、萨克拉门托和加州。我碰巧看到了她的广告,心想不知在我生活的城市多伦多是否已有WEBGIRLS分部。让我高兴的是,这里还没有。于是我就和Aliza取得了联系,就在多伦多设立WEBGIRLS分部一事和她商谈,她同意了我的计划。我便着手创办我的WEBGIRLS。首先是广告宣传,在各种新闻组上发布广告,制作一个多伦多WEBGIRLS主页并与我认为会对WEBGIRLS感兴趣的女朋友和协会取得联系。结果比我想象的要好,我没想到在多伦多会有这么多妇女经营她们自己的多媒体公司和Web页设计公司。而且,WEBGIRLS不仅吸引了电脑界的妇女,还受到了其他阶层和行业的妇女的欢迎,如学生、教师、海关官员、狱吏、律师和记者。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都有Email地址且渴望与其他在线妇女进行网上联系。
        新闻界对WEBGIRLS倾注了极大热情。许多北美杂志如《今日美国》、《职业女性》和《网络指南》均专门介绍了Aliza Sherman的纽约分部。甚至在女作家Carla Sinclair的那部专门介绍在线妇女的著作《网络女性》中也对WEBGIRLS作了详细描述。我的多伦多分部同样也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关注。我们接受了电台采访,并将在本月的当地计算机报纸上露面,我们的首次WEBGIRLS会议甚至还上了加拿大国家电视台。
        多伦多WEBGIRLS是幸运的,因为在它的周围没有反对的社会倾向。我们面对的只有积极的评价。在加拿大,妇女卷入电脑圈和嗜好电脑是很正常的事。可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其他WEBGIRLS城市时,情况就不尽一致了。
        所有的加拿大WEBGIRLS分部(我的多伦多分部是首家,另还有4家)和大多数美国分部都受到了社会的首肯和响应。但有些地方对WEBGIRLS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了。例如在美国的南部和中西部地区,人们习惯的家庭观念是妻子待在家里料理家务而丈夫外出挣钱。在那些地方,妇女涉身电脑界会被认为是“古怪”和“不务正业”。在英国剑桥开办WEBGIRLS的妇女也遇到她们的困难,周围的人说她们“太好强”、“不务正业”,使得她们很难召集会员开会。日本分部也遇到了同样的麻烦,因为日本妇女因受传统夫权思想影响很深,她们对电脑之类的事兴趣不浓。在中国,我们的“WEBGIRLS”组织也还没有人出来承办。
        那种认为在线妇女“不务正业”、“太好强”、“古怪”、“缺乏女人味”的观念让人痛心。值得庆幸的是,那些生活在这种观念之下的坚强女性正使人们改变态度。她们积极活动,争取人们对WEBGIRLS这类妇女组织的认可和对妇女在线的支持,同时也发展了更多的在线妇女,在今天这个电脑时代,象WEBGIRLS这样的组织应该在每个城镇“开花结果”,使得更多的妇女对电脑产生兴趣并投身于电脑事业。Internet和多媒体预示着未来的方向,妇女自有在线的权利,妇女不应因世俗的偏见而落在时代的后面。
        未来在我们手中,让我们把握住这个新领域中的应有地位!
        编者按:WEBGIRLS简直是Internet上的一个最伟大的创造,Marianne女士在中国选中《电脑报》为“在线妇女”鼓与呼,是本报编辑和全体读者的骄傲。我们衷心祝福EBGIRLS发展壮大,衷心希望在Internet网上早日见到中国女性的WEBGIRLS。《电脑报》的读者可通过Email: Marianne@toronto.ark.com同作者Marianne女士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