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脑纪行

Author: 本报特派记者 致 飞 Date: 1996-06-14

        走进成田机场海关,彬彬有礼的关员便将我护照上的信息录入一台联网微机中,从此我在日本已是有案可稽、无可遁形了。出机场乘日方接待车,很快来到东京秋叶原的一家饭店,服务小姐带着职业的笑容询句姓名后,几声轻脆的键盘声响,电脑屏幕上立即出现了我的姓名、预订房间号码及居住日期等一系列信息,效率之高令我吃惊。据陪同的日方人员介绍,日本的计算机管理已非常普遍,不论在饭店还是在办公室、商店、学校和工厂均是如此。在随后对各单位的参观考查中,我发现计算机确实随处可见,就连很少的商店,售货系统也全是计算机管理,收款(含消费税)开票有条不紊,又快又好。
        在日本,不仅各种电器的电脑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且计算机商品之多,简直令人眼花缭乱,让我充分领略到了日本市场经济的发达。走在秋叶原的大街(日本著名的电气街)上,两旁商店中的电脑比比皆是,尤其是笔记本电脑,东芝、松下、先锋、索尼以及IBM、APPLE、Compaq、AST等各种型号都有,数量之多简直到了泛滥的地步,虽然在这些商店老板眼中电脑只是一类普通的电器而已,并没有着意渲染的意思。令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光盘,其种类和数量多得出乎我的想象,其中最全的是各种游戏光盘。有一个称为石丸电气的电脑系列连锁店,由九个大型商场组成,包括电脑馆(综合馆)、Mac电脑专卖馆、计算机网络馆、电脑游戏馆等等,这九个商场少则三层,多则六层,规模之大,远非中关村的任何一家所能相比。如其中的CD盘专营店,共有6层,每层营业面积在120平米左右,一楼为与CD相关的杂志、漫画等,上面五层的柜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各种CD盘片。另外有一个计算机书籍专营店更大,也是六层,每层面积超过150平米,各种计算机书籍和杂志琳琅满目,光是Mac(苹果公司的)系列的杂志,我粗略看了一下,就有Mac Fan、Mac LIFE、Mac world、日经Mac、Mac PC、Mac People、Mac Week、MdN(Macintosh designers Network)等8种之多,它们多为月刊,也有半月刊或双月刊。
        在价格上,这些商品与中国的售价差不多,有的甚至要便宜不少。如最新的Pentium 120笔记本电脑(16M/1.2G,4×CD-ROM)价格在二十万日元左右(100日元约折合8元人民币),已过时的486DX2/66笔记本电脑(若在中国还是很不错的)标价还不到八万日元;一张CD盘一般在两千日元左右,便宜的还不到一千日元。软件价格与中国也基本接近,如Windows 95售价9980日元,FIFA 96售价4980日元,三国志Ⅴ卖10480日元。比较贵的是电脑专业书籍,多在数千日元一本,但杂志相当便宜,印刷精美的杂志三四百日元便足够了(绝大部分钱由广告主人出了)。如果参照日本人的购买力,这些价格是非常低的。日本大学毕业生开始工作时的工资一般情况下在15万日元左右,要是节俭一些的话,只需两个月便可提走一台最新式的名牌奔腾笔记本电脑,这在中国可是难以想象的。而软件更不在话下,一千日元在日本刚够吃顿工作餐,所以他们也不需要什么盗版软件了,大家是可买得起,只要喜欢就行。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电脑在日本的普及也是理所当然的。
        当然,电脑普及除了市场经济的驱动外,日本政府也是功不可没的。以科技立国的日本,早在八十年代就将信息业作为一个支柱产业加以重视,政府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预以支持。如日本在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的五代机(仿人智能的高性能计算机)研制计划,政府便投入五百亿日元的资金,该项目虽因各种原因于两年前宣告失败,但政府的魄力却由此可见一斑。同时,电脑教育得到格外重视,在小学已普遍开设了电脑课程,到中学每周都要上机操作,编一些简单的程序,而且学生在经过老师批准后,可以独立去计算机房上机,甚至一些幼儿园便已开始教孩子们电脑游戏、用电脑作画等,培养他们的兴趣。我们在参观日本第18届未来科学之梦儿童绘画展的获奖作品中,有一幅画表现的是一个由计算机组成未来教育的设想,学生根本不用纸和笔,完全脱离了书包,而这件作品竟出自于冲绳县的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之手。
        在短暂的考察中,我也感到一些缺憾。一个问题是电脑在家庭的普及率并不高,这大概是因为日本人工作压力太大,回家后需要充分休息,而要玩游戏,街上的游戏店随处可见,也可能与日本拥挤的居住条件有关。另一个问题是黄色光盘和游戏杂志太多,鱼龙混杂,让人防不胜防。此外,日本的软件业严重落后,能拿出手的主要是游戏软件,其余的基本上是进口软件,无论是平台类还是应用类,这与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国家的地位是不相称的。据说这个问题已引起了日本政府和产业界的重视。